金博体育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18 18:26:55 人气: 作者:小编

  金博体育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聚焦“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战略定位,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八大战略”,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安全底板更加牢固,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省四批政策清单,坚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8.5亿元、增长4.2%,高于全国、全省1.2个、0.3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971.4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2973.2亿元、增长3.4%,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797.1亿元、9013.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第4位。内外需求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4%,进出口总额增长6.7%,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2亿元、同口径增长9.6%,税收占比78.7%,连续5年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

  (二)动能转换实现突破。大力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抓好工业振兴“十个一批”,坚持引入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五年取得突破”目标顺利实现。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市级领导挂帅十一个工作专班,统筹产业全链条发展,出台工业融资服务17条、融资担保12条、多投快投投准15条等政策,强化领导帮包,精准助企纾困,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5497亿元、增长10%,冶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层次提档升级。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六项行动”,设立1.5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产业链整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新认定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8家、山东省瞪羚企业27家。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领军企业4家,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8%,“四新”产业投资增长1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3.4%。绿色低碳赋能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认真落实节能审查和能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度,成功争取山钢永锋先进优特钢项目使用省级收储能耗指标129万吨,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7.4%,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扎实推进6个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735万千瓦、同比增长25.6%,占全市电力装机比重达到54.7%。分布式光伏电站总数、发电装机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全省第一。

  (三)商城优势加快放大。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加快建设“四个商城”,统筹推动“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临沂商城 中国大集”称号,顺利通过“中国物流之都”复审。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达到5710.1亿元、8609.2亿元。数字商城提速蝶变。建成全国首个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平台,商城云计算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新增标准仓储143.9万平方米,5个网络货运信息平台、6个物流信息平台常态化运行。新建改建直播电商园区5处,新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处、网络零售店铺3.2万家,快递业务量全省第一,快手农产品带货量全国第一。国际商城全面起势。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进出口业务门类全覆盖,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76亿元,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65.3%。海外商城、海外仓增至15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国临沂商城入选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首开省内至蒙古国班列、鲁疆班列、临沂至日照海铁联运班列,全年欧亚班列到发335列、增长65%。绿色商城加速崛起。国际陆港片区、商谷片区加快建设,8处专业市场完成改造,鲁南高新物流产业园获评“中国一级绿色仓库”“中国五星级仓库”称号。新能源货运车辆保有量达1300余辆,山东顺和物联、山东高速林产供应链入选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我市入选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链式商城强力构建。开展“园区+N”发展擂台赛,规划建设鑫城体育智造产业园、沂河财金众创城等9个地产品园区,培育商城地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5家,地产品率达到40.5%,形成“商城+县区”贸工联动合作发展新格局。

  (四)沂蒙乡村焕发活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抓实特色产业、四雁工程、百千工程、文旅融合、要素保障“五项重点工作”,乡村振兴绘出多姿多彩新画卷。扛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63.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969.1万亩、418.3万吨,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落户临沂。做大做强特色乡村产业。重点抓集群、抓特色、抓科技、抓品牌、抓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家。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50个、乡土产业名品村342个。新培育市级农民合作社161家、市级家庭农场112家。兰陵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沂水县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强县,费县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莒南县入选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建美建好宜居宜游乡村。扎实推进2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4个市级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片区、9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1341户农村危房、15.9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1961公里,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超过80%,费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接待国内外游客4833.1万人次,莒南成功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沂水、沂南分别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发展潜力百强县,沂水县入选首批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

  (五)内需潜力持续释放。蹄疾步稳扩大有效需求,积极畅通经济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重点项目加力提速。创新建立“1+1+6”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抓实领导干部帮包、项目问题会商、“十快十慢”评价,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50%,全年完成投资1100亿元,项目数、完成投资分别较去年增长26%、51%,其中104个项目竣工投产,当年实现产值约240亿元,创历史新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突出“实、好、多、快”,瞄准500强和央企,聚焦战新产业、总部经济,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取得新突破。全年签约项目986个、总投资45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30.9%,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98个,世界500强、央企投资项目35个。格力智造、甘李药业、沂兴新材料、万华禾香板业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投产。要素保障支撑有力。供应土地1391宗、面积6.9万亩,出让“标准地”198宗、面积7621亩,处置闲置土地1.3万亩,盘活低效土地8547亩。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圆满完成中期评估,获评“2021年山东省改革试点成果”。费县成立全省首家基于“两山”理念的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平台,省内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落地蒙阴县。消费模式不断升级。共筹措省市资金1.5亿元发放汽车、家电、文旅消费券,带动消费100亿元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547.7亿元、增长24.4%。举办RCEP(山东)区域进博会等各类会展活动71场,3个展会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兰山区获评2021年度省现代流通强县。“夜游沂河”全面启动,“激活蒙山”起步成势,“沂蒙乡愁”民宿建设兴起高潮,打造红色研学精品线条,“红绿蓝古”旅游体系加快构建。

  (六)战略空间深化拓展。充分发挥重大战略叠加赋能优势,不断强化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战略空间得到新拓展。革命老区政策落实有力。成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2022山东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对接大会,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318亿元。印发实施《临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联合济南市编制《济南—临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谋划建设济临经济协作区,推进协作项目66个、总投资超1700亿元。黄河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加快推动41项重点任务、32项重要政策、15项重大工程落实落地。围绕水资源保护利用、防洪减灾、产业发展等领域,争取55个项目纳入省级黄河重点项目库,完成投资89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110%。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加强。钢投特钢、太钢鑫海等项目陆续投产,临港精钢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制定出台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构建“8+8”体制创新和政策支持体系,沂河新区正式挂牌运行。明确县区发展定位,坚持市县一体、整体策划、因需施策,加快推进县域崛起。加强与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对接交流,城市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化各类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

  (七)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大力实施城镇扩能提质战略,聚焦“大格局、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统筹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我市获评首届“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城市规划更加科学。“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2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511平方公里,有力保障了未来15年发展空间和用地需求。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形成《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基础配套更加强化。实施中心城区城建项目390个、重点水利项目79个、重大交通项目40个,北京路沂河大桥、通达路祊河桥、沂河路和陶然路高架路建成通车,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70公里、居全省第3位;临临高速、临滕高速、启阳机场航站楼建设扎实推进,双堠水库开工建设。建绿管绿更加精致。开展城市增绿补绿行动,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城市公园体系,中心城区新增口袋公园170处、综合公园5处,新增绿地76.5万平方米,完成滨河两岸绿带透景疏密67.4公里,城市绿色空间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扎实推进“两清零、一提标”,中心城区24段黑臭水体保持“长制久清”,完成雨污管网分流改造241公里。新增供水管网100公里、燃气管网226公里、供热面积578万平方米,入选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改造老旧小区36261户,建设棚改安置房14177套,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0个,城市形象、内涵功能实现“双提升”。兰山区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2位,沂水县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62位。

  (八)改革创新动力升级。实施“系统集成改革年”行动,加速推动改革由重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政务服务不断细化。开通“沂蒙政务云客服”,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用户数、上线应用数均居全省第一。建设“无证明城市”2.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免证明材料办理率达83%,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推行“五个审批”新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推出46项“一件事”集成改革服务,电子证照融合应用试点实现新突破,56类涉企经营许可实现“一照关联”,服务能力全国领先。搭建“12345·临沂首发”融媒体平台,调整优化市县乡政务服务热线运行机制,整合部门诉求反映渠道和人员力量,企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出180项创新措施,争取40项省级以上专项试点和34项省直部门“揭榜挂帅”任务。依托“政企直通车”平台,将相关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至10万余家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调查满意度超过9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万户,总量超143万户。加强重大投融资监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强化法治临沂建设,制定《法治临沂建设指标体系》,出台文明乡村条例,实行法治建设动态监测评估,建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公开、法律援助服务站、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服务事项30余万件。创新引领不断强化。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2.8亿元,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0余项、获扶持资金3.58亿元,罗欣药业自主研发的全省首个国家1类化学创新药上市,鲁南制药摘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青年奖,晟昌新材料建成世界首台套可饰面胶合板连续平压生产线。加快科创走廊建设,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6个,金正大获批“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龙湖软件园成为我市首家专业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临沂职业学院建成全省唯一由职业院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获批建设的沂蒙山实验室是全省“十四五”期间建设的唯一一家省实验室。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9家、同比增长37.7%,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其中新增485家,同比增长43.4%,居全省第一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6.58亿元、交易额达到16.08亿元,总量、增幅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出台“1+N”人才新政,设立“人才飞地”10处,新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出台高技能人才强市10条措施,31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九)民生建设更加有力。大力实施共建共享共惠战略,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1.3%。就业保障更高质量。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推行小微企业“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指导服务。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岗7.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教育体系更趋完备。实施强校扩优梯次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内中小学教师资源统筹配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处,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与能力提升项目154个。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入围数量最多,兰陵县入选全省首批改革成效明显县区。临沂技师学院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临沂大学获评全国品牌影响力本科高校。健康服务更加周到。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名列全省前茅,县域就诊率达到91.5%。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进成效居全省首位,成功举办“2022全国智慧妇幼健康论坛”。年内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87万个,推动三孩政策平稳实施。17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达到省提升标准。开展“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临沭县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县。社会保障更大力度。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标准,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发放救助保障资金约20.5亿元,低保标准实现“13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新建改扩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15处,新增护理型床位2150张,为11.2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约1.2亿元。为10.2万名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定补金8.8亿元。资助37.6万人参加医保,医疗救助支出2.56亿元。精神文明建设更富成效。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开展“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创一流”活动2.5万余次,1个案例入选全国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选编,打响“‘沂’起学理论”品牌。召开全省弘扬沂蒙精神座谈会,举办山东社科论坛2022新时代沂蒙精神学术研讨会,沂蒙精神持续弘扬,我市被列为全国10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之一。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工作,临沭县连续61年征集高质量兵员经验全省推广,蒙阴县成为全国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工作试点县。实施“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工程,认定手造特色乡村33个,打造非遗工坊186个;举办第18届书圣文化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民族歌剧《沂蒙山》获“文华大奖”,京剧《燕翼堂》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荣获第19届群星奖。提升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各1000个,建成城乡书房23个。成功举办全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参加第25届省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申办第26届省运会。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港澳台、红十字会、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安全底线夯实巩固。始终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决守牢“一排底线”,经济社会大局保持平稳。疫情防控总体平稳。动态清零阶段,坚决落实总策略、总方针,完善市县一体指挥体系,加强能力建设,统筹保通保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认真落实“二十条”“新十条”,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医疗救治水平,突出抓好农村防控,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落实干部包保责任,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取得积极进展,空气、水环境质量指数同比改善6.3%、2.5%,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1平方公里。我市入选全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风险防范稳妥推进。“一企一策一专班”扎实做好重点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不良贷款率1.23%,低于全省0.04个百分点。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措施,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1%、18.4%,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矛盾纠纷近6.5万件,调解成功率99.7%,化解信访积案3186件,沂水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市公安局安保维稳指挥部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刑事警情、刑事立案同比分别下降19.2%、3.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依然不少。一是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导致外需走弱,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需要一段调整期,将对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部分行业企业面临外需不振、内需乏力的双重压力,存在成本上涨、订单不足、回款周期长等诸多困难。二是发展新动能仍需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前沿产业需要优化布局、提速发展,高耗能行业占比依然较高,“四新”经济比重不高,科技创新生态不优,创新资源吸引力和集聚力不强,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型人才团队不多,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成果较少,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任重道远。三是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传导至家具、建材、工程装备等关联行业,下拉效应明显。债务违约、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国际贸易壁垒等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一定影响,部分行业可能存在断链断供风险。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四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县域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市强县弱”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较为薄弱,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西部乡镇亟需加力突破。五是社会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仍有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金博体育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习视察临沂十周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传承践行沂蒙精神,深入实施“八大战略”,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稳进提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临沂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突出新旧动能转换,凝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劲势能。锚定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核心动能,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大力突破战新产业,紧抓创新关键变量,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构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工业”现代产业体系。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树牢“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引资项目见”的鲜明导向,聚焦“实、好、多、快”,实行全年招商、全员招商,推动招商引资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变。开展“招商引资服务年”活动,制定出台考核办法,每月晾晒排名、每季专题调度、每半年评选十佳项目。运用“会展+招商”等方式,举办央企推介会等活动,力争新引进500强、央企投资项目3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6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4800亿元。招引新增总部企业(机构)突破40家,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增势,打造“京沪走廊高端商务总部生态圈”。更强决心突破战新产业。集聚资源、政策、要素,加速布局新经济,加紧抢占新赛道,着力做强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四大支柱产业,紧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聚力突破动力电池、高效光伏、氢能、储能,力争新签约战新产业项目占比25%以上,战新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产业等优势,大力招引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高效光伏装备制造、氢能装备制造、储能电池、绿氢制备等领域头部企业,产业链两端协同发力,培育壮大一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和行业领军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智能光伏装备制造和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推动新能源产业率先崛起、蓬勃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之城”。更实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实施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出台碳达峰工作方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打造先行区建设“临沂样板”。充分发挥市级领导“链长”统筹指导作用,持续加大精准跟踪服务力度,夯实八大传统产业“压舱石”,狠抓标志性产业链建设,壮大食品、冶金、木业3个千亿级产业和机械、化工、建材3个五百亿级产业,培育“链主”型企业20家,产值过100亿元、过50亿元、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0家、15家、1200家,力争八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加强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力争新增上市公司或“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以上。实施“千企千项”技改工程,组织实施1000个以上工业技改项目,确定10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2%。谋划推进临港精钢基地二期,打造“全国高端不锈钢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和能耗替代制度,加快推动“两高”行业能效提升,用足用好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制度,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能用煤需求。更高标准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聚力打造科创高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超过120亿元。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0家、“瞪羚”企业3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高起点打造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推动科创走廊建设,全力突破高新区。加快上海技术交易所鲁南科创服务中心建设,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1家,新建各类科创平台100家以上,加快构建以沂蒙山实验室为引领的“1213”实验室体系。抓好“1+N”人才新政落实,推广“揭榜制”“赛马制”,柔性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面落实临沂“职教十条”,加快青岛理工大学、临沂职业学院和临沂技师学院新校区、鲁南技师学院二期、临沂大学医学院建设,推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省教育厅设学验收,做好临沂科技学院、临沂城市职业学院等新增高校筹建工作。力争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达到9所,新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0家以上,年度培养技术人才7万人、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更好成效加快数字转型。着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壮大数字新业态、新模式。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企业活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指导骨干企业创建“晨星工厂”。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机械、木业、冶金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3—5个面向行业的特色型、专业型平台,形成以应用为纽带的推广模式。新建5G基站4000个,实现乡镇驻地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信号连续覆盖。加快“城市大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二)更加突出释放内需潜力,夯实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优质增量项目落地,紧扣重点领域促进消费加快复苏,持续推动扩需求稳增长。着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人口大市、商贸物流等优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推动重点消费暖流、文旅消费引流、高端消费回流、新兴消费强流。持续增强消费供给,实施“临沂消费提振年”行动,着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市集经济,推进沂蒙“十大名吃”“产自临沂”直播季(节)等特色鲜明的促消费活动,推动批零住餐行业恢复向好,助燃城市“烟火气”。聚焦“红绿蓝古”,加快推进“水韵琅琊”城市文旅综合体、“激活蒙山”、“沂蒙乡愁”民宿、城市书房、文化“两创”五大项目,接待游客突破5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10亿元。强化消费载体建设,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兰山沂州里、河东沂州古城等15处特色商圈街区,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布局商业网点。加快培育新兴消费,放大临沂直播经济优势和“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优势,“一县一品”打造互联网“百万级”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品类,新建或改建提升电商直播(供应链)基地5处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2%以上。大力促进会展消费,叫响“会聚临沂·展放精彩”品牌,举办会展活动150场、展览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用实用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十快十慢”评价等机制,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实施2023年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100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投资158.8亿元的山钢永锋二期及精品薄板、投资100亿元的太钢鑫海年产300万吨不锈钢合金材料、投资55.2亿元的国华金泰光伏玻璃、投资53.1亿元的润益硅基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引领带动效应。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交通方面,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临沂模式,加快总投资323亿元的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临沂段、31亿元的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及附属工程、212.8亿元的临沂至滕州高速临沂段、100.4亿元的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临沂段、147亿元的董家口至梁山高速临沂段等45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3亿元。加快莱临高铁、日兰高速改扩建、临沂至东海高速、临沂至日照高速、蒙阴至邳州高速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力争2024年开工建设。水利方面,加快蒙河双堠水库、兰陵会宝岭水库等74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推动陶沟河、绣针河内河通航工程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力争完成黄山水利枢纽工程可研、初设批复。全方位落实要素保障。创新完善“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加强资源的市级统筹和分级配置。紧抓中央财政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重大机遇,继续做好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争取,力争项目数量、资金规模保持全省前列。创新基金市场化方式,力争在项目运作、基金投量、产出效应上明显突破。全面落实用地指标提前预支、余缺有偿调剂、供应分类调控等机制,深化土地要素“一对一”对接,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三)更加突出加快商城转型,做强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牢记习“向现代物流迈进”的殷切嘱托,以“建设现代物流城”为牵引,做优做实四个商城,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力争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分别达到6100亿元、9200亿元。以“数”融商。提升新明辉“商仓流园展”多业态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围绕板材、五金等优势地产品,力争培育年交易额过5亿元、过20亿元平台型企业各3家。改造新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电商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直播基地,建设东方商都智慧电商产城示范园、中通快递智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电商园区、基地、专营区达到55处。新增标准仓储面积195万平方米,新增智能仓储占比达到35%。以“外”促商。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广“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打造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商品展示、品牌推广、仓储物流、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境外营销业务。提升临沂进口商品城等进口贸易平台,打造区域性进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恢复临沂至韩国全货机航线,增开日本、东南亚国际货运航线条。提升欧亚班列运行质效,力争到发400列以上。以“绿”强商。紧抓物流园区西迁,开工建设圆通、兰华、金兰等10个现代物流园区。高标准建设国际陆港、商谷片区核心区、滨水宜居城、产业转型提升区等片区,力争现代物流城“一年成形成势成城”。抓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布局国际陆港、临沂空港、临沂疏港、临沂东综合货运枢纽和山东港汇物流园“四枢纽一园区”,推动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高能级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广泛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货运车辆保有量达到1400辆。以“链”兴商。按照“十个一”地产品制造业发展思路,推行“政府+商协会+国企”模式,加快建设地产品制造业园区,培育形成产销一体、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园区专业、生态优良的全域地产品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建设一批地产品展示中心,培育商城“链主”企业15家,地产品率达到42%,争创省级以上高端品牌15个。

  (四)更加突出推进乡村振兴,创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沂蒙好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54.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稳定在969万亩以上、83亿斤以上。坚持增产与减损两端发力,提升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安全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第二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稳定发挥4404个产业项目作用,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坚持“一县一品”,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全国打响苍山蔬菜、蒙阴蜜桃、沂南黄瓜、平邑金银花、莒南花生等一批“土特产”品牌,特色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300亿元。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提高山东(临沂)食博会、兰陵菜博会层次,加快提升“产自临沂”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促进金融全链条服务乡村振兴。加快“乡振通”平台应用,力争年底授信突破300亿元。深入实施“四雁工程”。把深化“四雁工程”作为落实乡村振兴先行战略的重要抓手,放大兰陵“四雁工程”效应,做大临沂“四雁工程”优势,优化乡村生产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建设“五个乡村”。完善农村带头人“选育管用”机制,吸引归雁人才1000名以上,培养鸿雁人才3000名,市级以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00家、700家、1300家,争取70%的行政村收入达到20万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水平,聚焦工业、宜居、农业、商贸、文旅、科创、开放等领域,扎实开展“十强乡镇”评选,强化培育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多极引领、多点支撑、协调联动的镇域高质量发展格局。扎实推进73个省级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落实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清单。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各项重点任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突出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五)更加突出提升城市能级,塑造契合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颜值气质。坚定实施城镇扩能提质战略,优化完善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味,让临沂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打造“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聚力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开展新一轮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按照“老城为主、拆旧布绿、完善功能、均衡布局、便民利民”的思路,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高群众居住的舒适度、便利度。提速解放路西段拓宽改造和通达南路取直、创业路等工程,确保温泉高架快速路、机场周边路网、汶河路等工程开工。新增公共机动车泊位4000个,实施中心城区16条道路、30.5公里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加强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运行维护。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和环境卫生“双提升”行动,启动第二批5个综合公园建设,新建“口袋公园”240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聚力加速沂河新区起势。聚焦“五个定位”,建设“六大片区”,主攻“七条赛道”,统筹资源、整合要素、集成政策,加快实施总投资745亿元的“八纵九横”路网提升及综合管廊建设等“十大工程”,推动产业规模倍增、质量跃升。以“沂蒙光谷”“沂蒙药谷”“沂蒙氢谷”等专业园区为载体,聚焦激光、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产业转移,推进临工智能机器人、华工激光、医药健康产业园、诺顿教育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山东向南拓展的战略桥头堡”。聚力提升高铁新城活力。围绕建设全国高铁客货捷运新枢纽,配合做好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建设,全力保障按期通车需求。加快推进沭河路、茶山七路等8条道路建设,新开工4个还建社区,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等建成启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学中心、沂州实验学校高铁片区等重点工程完成主体施工,天河产业园建设完成并分期投入使用,做强“以枢纽活跃城市”的发展新名片,打造临沂城市现代服务新门户。聚力落实重大区域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内外统筹,加速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落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统筹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深化济南—临沂对口合作,制定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产业合作、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四个升级版”。加强青岛—临沂区域合作,规划建设青临(沂水)经济合作区。强化与长三角、鲁南经济圈、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城市交流合作,提升区域影响力。支持推动沂水县、平邑县市域副中心建设,加强兰陵、沂南等7个县和重点发展镇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为全国共同富裕进程贡献临沂力量。

  (六)更加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最佳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金博体育提振企业信心,努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时代临沂的鲜明标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一体推进,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动力,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各类宏观政策和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让政策直达企业、让企业无感即享。深化细化“放管服”改革。围绕“营商环境迈向国内一流”目标,继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健全协调监管机制,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健全完善“跨域通办”异地协同办理机制,打造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现代“政务综合体”。全面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改革。建好用好为企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沂i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用好“12345·临沂首发”平台,提升“政策发布、诉求收集、督察督办、问计问策”功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持续开展“企业评部门”,纠治涉企服务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积极倾听企业家心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金博体育弘扬赞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沂蒙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策划举办对标考察、沂蒙商学堂等培训活动,实现规上企业负责人轮训全覆盖。持续深化优秀企业家褒扬活动,高规格表彰“功勋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广泛宣传创业故事和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七)更加突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老区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真实体感。坚持在践行沂蒙精神中走好群众路线,以党心换民心,用心用情多做惠民生、暖民心、听民意、聚民力的实事好事,让老区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着力稳定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启航扬帆”计划,深化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以上。着力优化教育。积极推进强校扩优和强镇筑基行动,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处、新增学位3万个,强化优质师资培育保障,持续完善“双减”工作机制,不断增加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着力强化保障。全面实行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落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5%。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提升民生工作温度。着力促进健康。依托市妇幼保健院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3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和兰陵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沂水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开诊。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办好第七届中医药文化节。着力保障住房。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筹集租赁型人才公寓2300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66个,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1934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50套,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有效落实房地产领域若干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相关工作。着力完善养老。探索助餐食堂、家庭照护床位等新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拓展农村幸福院服务功能,规范运营率超过60%。着力繁荣文体。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两个一千”工程,新建城市书房15家以上。策划举办“同源”中国画作品展、“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等文化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启动第26届省运会、第12届省残运会筹备工作,加快市体校二期工程等场馆建设。持续实施县乡级“双四一”工程,新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00处以上,举办临沂马拉松、沂河体育节等品牌活动,带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八)更加突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排底线。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用好“一排底线”联席会议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掌握安全发展主动权。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强化疫苗接种、就医用药保障、医疗救治服务,做好重点人群防护,推动药品、设备、人员等医疗资源下沉,确保平稳顺利度过流行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推进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和“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高质量完成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金博体育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深入推进“金安工程”,加强对大型企业流动性、金博体育非法集资等领域动态监测,确保不良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大财政各类资源整合力度,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坚持过紧日子,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分类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严禁变相举债、化债不实,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扎实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确保电煤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20天以上,政府储气能力达到2060万立方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用能用电需求。密切监测主要民生商品和重要生产原材料价格,保障市场价格平稳。抓实社会安全治理。纵深推进平安临沂、法治临沂建设,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枫桥式社区”创建,加大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物业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搞好文明创建、双拥建设、慈善救助、优良家风传承等活动。强化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企业责任事故“四项制度”,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风险管控,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气象、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加快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突水平。

  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为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