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金博体育

发布时间:2023-03-05 23:14:08 人气: 作者:小编

  金博体育近期,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提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今天我们邀请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女士,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萍女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仁东先生,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孙乐为先生,省环保厅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王清先生,解读这一《纲要》,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很高兴参加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健康山东建设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把《“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编制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通报。

  2017年12月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山东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了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7年5月,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切实解决好卫生与健康领域关键性问题,着力打造医养健康产业强省,加快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努力实现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全民健康。

  省委常委会把编制《规划纲要》列入重点工作,《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后,省委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提出要抓紧编制《规划纲要》。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为做好纲要编制工作,按照卫生计生部门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总体编制思路,省卫生计生委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两位分管领导具体靠上抓的组织体系,院士牵头、国家规划纲要专家、省内专家参与的专家咨询机构,认真开展前期调研,形成了《山东省健康问题调研分析报告》;组织举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家报告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先后组织召开4次专家讨论会,就纲要编制征求专家意见。自2016年8月15日,启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讨论修改《规划纲要》文本20余次,先后3轮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2016年12月20日,省政府领导专门听取省卫生计生委就《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专题汇报。经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等39个省直部门会签,省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后,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发了文件。

  《规划纲要》共8篇31章,包括21个主要指标(国家纲要13个指标),瞄准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力求措施更实,力求创新突破。

  (一)“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贯彻一个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立足两个全面:即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提供公平可及、全民共享,预防、保健、治理、康复全链条的健康服务。强调三项重点:一是预防为主、金博体育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二是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完善基层服务基础,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三是将“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四项原则:坚持健康优先,融入所有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公平公正,促进均衡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落实五项任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支撑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到2030年,健康山东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发展繁荣,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主要健康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与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健康促进型社会。

  (二)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紧紧围绕健康影响因素(遗传和心理等生物学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因素),提出包括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支撑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药物滥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医融合;保障学生健康,加强学校健康教育,金博体育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优化健康服务。加强全民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强化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大力实施健康扶贫。

  3.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推进环境与健康工作,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保障食品安全,保证用药安全,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供水安全监管;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公共安全与伤害预防,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高动植物疾病防控能力。

  4.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多元办医格局,鼓励引导社会办医向高水平、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发展健康旅游服务,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发展健康食品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完善健康支撑。从健全政策支持、深化医药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建设、健康科技创新、信息化服务、法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和国际交流等八个方面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将健康山东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实施监测,确保《规划纲要》落实。

  一是紧密衔接中央精神。与健康中国建设在发展方向上主动衔接,战略目标上高度一致,重点领域上衔接创新。贯彻“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重点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结合山东实际,提出我省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充分体现山东特色。第一,与国家规划纲要相比,独立增加了保障学生健康、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等相关内容;第二,提出体现我省特色的内容,如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孝润齐鲁·安养山东”养老服务、“蓝繁”天数环境治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和“海上粮仓”健康食品等品牌。第三,突出走在前列。在国家13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等8个指标,21个主要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全国水平,主要健康指标高于浙江、江苏等地区。

  三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影响群众健康主要问题、群众最迫切健康需求,统筹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领域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金博体育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坚持预防为主,允许具备条件的地区,分阶段逐步增加第一类疫苗种类。在医保结余比较多的地区,开展医保卡用于大众化、基础性健身消费试点。将健康素养纳入入职、入学测试、健全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等。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整体工作格局。将健康山东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快推进健康山东建设。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是当前大力实施的两大国家战略。习强调:要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近年来,省体育局围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全面落实“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积极促进体医融合,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17年度重点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推进体育立法工作,强化“大群体”发展格局。将制定《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会同省人工委、教科文卫委、法制办等部门加快推进,于去年底由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将于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二是加大投入,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截止2017年底,县级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已达9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已达92.6%,其中有5个市实现了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扶持700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健身广场,目前有90%以上的村建成健身广场。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品牌赛事。组织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运动会群众项目比赛,有128名群众运动员进入最后决赛,并荣获全运会群体项目首金,取得4枚金牌、5枚银牌和8枚铜牌的较好成绩。指导各级体育部门和各类体育协会,开展全民健身系列赛事,重点举办好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和赛事活动。首次举办山东省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试点开展12个冰雪竞赛项目。历时半年多时间,成功举办第七届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事活动4773项次,参加人数410万人次。全省各地特色品牌健身活动效果显著,特别是马拉松、自行车运动两个项目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全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达150余次,累计参与达40多万人次。四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实现体育总会全覆盖;1724个乡镇(街道)建立乡级体育总会,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4%;近1.7万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体育总会。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5500个,体育活动站、晨晚练站点达到6.2万余个。2017年全省新培训各级社会指导员1万余人,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超过20万人。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达标活动,健全体质监测网络,全省达标市累计达到14个,全省达标县累计达到25个。

  2018年省体育局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目标,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健康山东建设,重点实施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贯彻实施。加强宣传普及,申请建立省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相关省直部门出台配套措施,促进“部门协同”工作。二是加大“六个群众身边工程”推进力度。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丰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体育扶贫任务,完成7005个省定贫困村和2000个脱贫任务最重的村健身广场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体医融合”。试点开展社区医生开具健身运动处方,推进体质监测和医疗查体数据共享等工作。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非常重大。我省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保安全的任务尤为繁重。去年以来,围绕《“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保障食品安全和保证用药安全的任务目标,我们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重点从严格监管、优化服务两个方面扎实落实规划要求,取得初步成效。

  全面贯彻习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着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省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6.7%,药品抽检合格率达99.4%。坚持以风险管理理念引领监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检查、抽检、办案、公开等多种手段,强化风险防控,实施精准监管、靶向治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风险排查、会商、交流、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多层级跨部门的会商研判。二是完善监督检查体系,推行分级分类分层监管,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加大“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力度,实现了日常检查制度化、专项检查靶向化。2017年,全省共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92万家次。三是继续加强抽检监测,着力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率,食品抽检千人样本量达到4.99份。四是从公众关切入手,统一组织“守护舌尖安全”“药品生产质量提升”、医疗器械“规范实施年”和“食安护佳节”等行动,持续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全年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4.38万余起。金博体育五是建立常态化公开曝光机制,每周发布抽检信息,及时公布行政审批、消费警示、日常监管、案件查处等情况,引导消费者“用脚投票”。

  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在严格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按照规划要求,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施重大工程,不断深化“食安山东”建设、全面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点、线、面”立体化推进“食安山东”建设。强化正向引领,打造提升山东食品安全整体形象。在点上,以企业为主体,深入推进品牌建设。以“安全”“放心”为创建核心,在全产业链条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单位等,树立先进典型,培育放心品牌,提振消费信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共创建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466家、食品流通示范单位4633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街区)2373家。在线上,以部门为依托,全链条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按照省政府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会同35部门从农业源头、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餐厨废弃物处置等各环节入手,部署实施九大提升任务,开展九项重点行动,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水平。在面上,以政府为主导,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建设。积极组织各市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同步开展省级创建。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5市被命名为国家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占全国首批城市数量的三分之一。全省17市以及80%以上的县(市、区)已开展省级以上创建。力争到2020年,所有市县全部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市县。

  (二)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最优政策、最优服务、最优环境,加快推进医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供给质量。一是抓好政策落地。全面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率先在全国起草了我省的实施意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补政策等。文件已经省政府专题会议审议,正报请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时,促成省政府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协议,开展省部共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一半以上。在实现所有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的基础上,探索“证照寄递”等方式,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实施“创新通道”“快捷通道”和“常规通道”三通道审批,将部分审批事项由“串联”改为“并联”,进一步提高了审批协同性。三是优化服务。组织专门力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技术咨询和上门服务。设立重点帮扶项目库,对10大创新药物、10大创新医疗器械、12个重点建设项目、50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和6大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积极支持济南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5大重点园区集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药品现代物流发展。四是推动任务落实。积极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创新药物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有347个品种启动一致性评价,其中上报国家审评的品种约占全国10%。已有112个项目申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约占全国20%,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新受理药品注册申请97件(其中新药31件),同比增长115%;获批药品批准文号80个,获批数量居全国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按照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的部署和规划要求,积极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金博体育以规范提升为主线,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域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全链条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食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努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让人民群众饮食更加放心、用药更加安心,为健康山东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都知道,健康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越来越重要,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和投入也越来越大。《规划纲要》中提到“倡导‘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根据监测,我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的90.41%,前三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居民个人的吸烟酗酒、久坐不动、营养失衡、高盐高脂饮食、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各类慢性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我省自2011年开始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5年内居民标准人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由12.5克降至10.13克,居民平均动脉压由92.9mmHg降至91.0mmHg,就体现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因此,去年我省多个部门联合发起“一二三四奔健康”行动,其中“一”就是一次健康评估,目的就是引导居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了把这项山东特色的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在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辛局长,您好!您刚才提到了通过积极参与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与《“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中“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高度契合的。您能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有哪些新的举措吗?

  食品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发展大局,找准自身工作定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着力在促进医药产业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出台我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省政府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源和力量,形成推进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着力在加快品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品质鲁药”为载体,持续开展品牌建设和示范创建,助推医药品牌高端化。三是着力在优化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探索建立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办公室,实施前端介入,提前介入新药研发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电子证照”。四是着力在提升支撑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进口药品口岸局(所)早日批复,尽快开展进口药品通关备案工作。规划建设一批省级区域检验机构,加快推进医疗器械检验分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在山东设立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分中心。稳步推进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等等。五是着力在完善工作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完善工作例会、督导调度、常态化沟通协调等机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工作落实。同时,设立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重点建设项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质量提升项目、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等七类项目库,实施动态调整,进行重点帮扶。

  请问,我省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如何?教育部门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提高,近视的发生率有所下降。2016年10月,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实地抽查复核。抽查结果显示,与2014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相比,2016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多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呼吸机能、速度素质(50米)、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爆发力(立定跳远)、耐力素质(50米×8往返跑、800米、1000米)、女生力量耐力(仰卧起坐)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同时,也暴露出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中小学男生力量素质略有下降、中职以上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等问题。中小学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超过10%;女生超重率超过10%,肥胖率在9%左右;还有部分中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说明,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还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认线”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6〕27号文件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大中小学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坚持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系。

  二是抓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的依法实施工作。2018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后将颁布实施。条例首次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体育卫生等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责任与义务;首次明确了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负有同样的主体责任,要求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子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保障子女的营养和睡眠,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我们将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省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体育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2017年,我厅印发了《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采取“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的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体育科目成绩分别计入学生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中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鼓励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四是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定期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学校问责和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我注意到,《“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中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战略目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大气、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未来几年,山东有没有推进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或设想?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环保工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改善。但是,当前我省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与国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山东确立了环保工作“13691”工作思路,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1”——就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未来几年,山东将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共识,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

  “3”——就是始终围绕所有污染源达标排放、辖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生态红线得到保护与生态破坏得到修复三条主线,开展生态环保工作。

  “6”——就是落实六大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强大合力。首先,企业要全面负起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二是党委政府必须落实辖区内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确保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各级职能部门必须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管业务就要管环保”一岗双责责任。四是环保部门要依法对生态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及时处理违法违规排污行为。五是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促进生态意识提高、凝聚全社会共识。六是广大公众既要做参与者,又要做监督者,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合力。

  “9”——就是实施九大措施,治标与治本统筹,努力实现生态环保走在前列的目标。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主要谋划采取四大战略举措。一是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实现持证排污、依证排污,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实施“三线一单”,严控新增各类污染。在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管理,严控新增各类污染,严格禁止新的生态破坏。三是强化日常环境监察、定期环保督察和“双随机一公开”环保执法三位一体监督,形成强大震慑力。四是持续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环保部门与纪检、检察、公安机关联勤联动,充分发挥环保督察热线、信访举报、在线环保热线、网上舆情的作用,切实消除污染扰民现象。在实现辖区环境质量达到要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好转方面,主要采取五大措施,即: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和“多规合一”,通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通过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和清洁能源替代,优化能源结构与布局;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和“车、油、路、人”全方位管控,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与布局;通过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13691”是一个理念、主线、责任、措施、目标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远近结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运用法制、市场、标准、改革等手段,系统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修复。需要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同时需要广大公众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卫生计生委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