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体育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场)

发布时间:2023-08-17 21:14:03 人气: 作者:小编

  金博体育2023年8月1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文俊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政策法规处、市场管理处、对外交流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全面完成好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着力挖潜赋能、提质扩容、丰富供给、培育业态,全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在系列利好政策、优质产品、多彩活动的加持下,我区文旅市场实现稳开高走、强劲复苏,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特色品牌深入人心金博体育,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5亿元,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55、3倍,其中接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游客分别是同期的7.2和6.7倍;全区公共文化场馆接待人次是2022年同期的1.7倍。

  一是活动引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创新推出“相约草原·携手春天”“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品牌活动,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等重点文旅活动,开发“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系列沉浸式旅游产品和百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极大激发了游客来内蒙古旅游意愿,“相约草原·金榜题名—送你一场毕业旅行”系列盲盒优惠大礼包等活动热搜霸榜,《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东方甄选”内蒙古行展现内蒙古生态之美、人文魅力,“文旅局长秀文旅大赛”等活动以小切口实现热传播,乌兰布统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唱响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的赞歌,“箱”约那达慕、城中露营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供给的“新”有效拉动了需求的“旺”、消费的“长”,央视等中央媒体300余次报道我区文旅活动。

  二是政策助力市场信心全面提振。发布15项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措施及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客招徕等专项奖励政策,推出文旅消费券、免费机票、打折门票、城际专列等150余项惠民活动,协调银行与文旅企业签约意向金额35亿元,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举办2023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黄河旅游季内蒙古推广活动,与东京、首尔、柏林、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设立内蒙古旅游宣传中心,带动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35万人次,在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文化赋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歌剧《双翼神马》等8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10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6部剧节目进行全国巡演,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复演备受好评,舞剧《骑兵》累计演出突破100场次。围绕“增进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举办交融汇聚等主题精品展览120余个,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推出《遗·冀》专题报道,组织开展乌兰牧骑守边固防、双拥共建演出服务活动,推出“人民剧场”“草原音乐周末”“百团千场下基层”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服务活动5500余场次。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1项,公布全区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30件套,征集文物21250余件套,认定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9个。

  四是融合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实质进展,阿尔山市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如期进入收尾阶段,包头市乔家金街、巴彦淖尔市黄河湾步行街获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获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蒙牛工业旅游区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选定11个单位为自治区重点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择优推荐3地申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3地申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五是提升效能护航市场规范发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专项行动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持续加大力度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提速提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树立了内蒙古文化旅游良好形象。建立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机制,发布致游客的承诺书、一封信,畅通12345投诉举报热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全力以最优的服务、最大的诚意接待广大游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剧本娱乐专项创整、营业性演出票务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执法检查等行动,上半年未发生重大文化旅游安全事故。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内蒙古旅游年初以来就呈现出持续回暖、稳开高走的火热局面,许多旅游景区重现了“人山人海”景象。请问文化和旅游厅在推动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等方面有哪些治新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邬韶峻: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继续立足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主动作为、长远谋划、周密组织,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优化市场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业快速恢复。刚才张文俊副厅长就我厅以“两件大事”为统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也包含了推动文旅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的很多信息,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补充。

  全区各级文旅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持续推进重点文旅品牌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4A级旅游景区145家;自治区旅游度假区13家;国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9家;国家、自治区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国家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2家。这些文旅品牌,已经成为我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我们加大力度推动自驾车营地、度假区、露营地、康养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16个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自驾游服务项目提升改造,建成和在建的自驾车营地95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阿尔山度假区、莲花度假区、多伦湖度假区、林胡古塞度假区等度假项目服务品质持续提升;露营地增长趋势明显,建成和在建的露营地118家,呼和浩特市花海之约、麦森魔法庄园、云上、云羡露营地,兴安盟草原宿集,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的朋友”,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等一批高品质露营地深受游客喜爱。已建成和在的建康养基地66家,克什克腾热水、宁城县温泉小镇、牙克石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国内知名康养游目的地。锡林浩特火山温泉景区、多伦三河源温泉景区、阿尔山金江沟温泉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我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阿尔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额济纳旗旅游提升规划》,正在起草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全区旅游业提质升级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支持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指导呼伦贝尔市建立了文旅惠民消费券平台,登记商户114家,注册人数36957人;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向市民推出1.3万张“文旅一卡通”服务,金额达200万元。各盟市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免费门票、促消费产品超过2000万元。

  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结合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五一、国庆、学生寒暑假等假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和旅游活动300余项,激发了游客和居民的消费热情。设计开发了36个“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沉浸式旅游产品和“北京至内蒙古十条精品线路”等百余条旅游线路,吸引区外集中来团时间较往年提前4个月,港澳团较往年提前2个月。今年夏天,内蒙古“音乐+旅游”“演艺+旅游”的消费热潮此起彼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盟市纷纷举办户外音乐节、美食音乐节等活动,多个知名歌手演唱会落户全区各地。《千古马颂》《重逢草原》等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极大丰富了游客文旅消费体验。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22个省(市、区)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共500余家企业参展,极大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消费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把发展旅游业的重心放在区内旅游资源开发上,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区旅游消费”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抓好各项旅游工作,不断拉动消费上升、促进经济复苏、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内蒙古日报记者:习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请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是如何践行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重要论述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关福才:我区历史底蕴厚重、文化资源富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赓续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有关重要论述,从政策指引、资金保障、理论研究、活动开展、项目推动等多方面,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弘扬传承,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1处,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自治区级项目545个908处。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政策保障为引领,切实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产保护等系列专项规划;颁布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乌兰牧骑条例、公共图书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1、2022两个年度分别安排文化、文物专项资金10.94亿元、12.22亿元,有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坚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切实强化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国家级传承人记录、非遗保护“双百工程”等重大工程,138个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旅游项目,区内2处草原入选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条,“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我们坚持以创作宣传为依托,切实强化弘扬传承。大力培育优秀艺术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等舞剧荣获国家级大奖,乌力格尔《草原之子》等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优秀作品目录。精心推出文化弘扬系列举措,组织开展“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黄河非遗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推出《根脉》《长城长》等融媒体直播节目,开设内蒙古日报《北疆文旅》专栏。发挥乌兰牧骑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常态化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等基层演出,组织实施内蒙古音乐节、戏曲进乡村等示范演出活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与有关国家联合举办“欢乐春节”、内蒙古文化周等活动,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安排部署,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项工作做深做实。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全面推进“两个打造”工程,切实强化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人心。要加强文物保护阐释利用和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创研力度,夯实非遗传承工作基础,推进体现中华文化基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取得突破进展。要继续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金博体育,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用好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媒体专题版块,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季活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影响力。

  中国旅游报记者: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办好两件大事,通过系列政策、措施、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持续升温。请问,这个过程是如何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处长张虎: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认真落实自治区整治“双优”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修订“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设立审批规定”,引导和推动企业、群众应用“文旅市场通”APP,多渠道分析市场发展态势、监测市场舆情,辅助科学决策和政策措施制定,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二是着力规范文旅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交叉执法检查、市场秩序党委和规范A级景区经营等工作,发布出行安全提醒、文旅产品资讯、消费风险提示和文明健康旅游等方面信息,全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体检式”暗访,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政府行动,依法查处一批破坏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典型案件,督导全区各地共查办旅游领域案件70余件,对旅行社行政处罚38件,其中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2件,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行政处罚4件,对导政处罚7件,暂扣导游证5件,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并责令关停2家销售“三无”产品的购物店,对旅游市场乱象保持联合整治的高压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与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协作,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曝光一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典型案例,指导旅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文明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督促实行明码标价,积极提升服务品质,切实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利益,以更高效能、更优作风、更强担当保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文旅力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习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中,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任务中,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是如何践行见效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处处长董丽君:内蒙古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在高质量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方面,充分发挥人文交流优势和旅游外交的独特效果,持续发挥文化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厚植优势、积蓄动能,在边境口岸地区构建了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俄罗斯、蒙古及欧洲、东南亚等入境游客35万人次,2月份俄蒙游客、4月份港澳游客陆续进入我区,呈现出有序恢复的发展趋势。关于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三个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我们根据其发展特点,从不同方面创新推进:

  满洲里主要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提档升级工作,我们将满洲里市纳入自治区整体宣传推广体系全国推广,特别是在提升口岸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方面,恢复办理对俄罗斯公民赴中国一次性商务签证和旅游团体签证;恢复满洲里—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班;提升边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洲里市边境旅游市场已经全面复苏,出入境游客达到16.17万人次,旅游住宿业入住率从8%一跃升至100%,旅游客流井喷式增长。

  二连浩特主要结合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工作推进与蒙方合作事项,与蒙古国驻二连浩特市领事馆,乌兰巴托市、扎门乌德市政府等部门沟通对接,分别就降低旅游团队签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规范境外对接社服务、丰富蒙方旅游业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举办“那莱赫日”活动和协调落地签证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旅游合作区方案》,推进与东戈壁省签署合作协议前期工作。上半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阿尔山主要推进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编制印发《阿尔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阿尔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确定了“温泉·森林”度假主题,明确度假区创建空间边界、定位主题产品体系、实化细化重大工程项目。2022-2023累计安排近1亿元旅游发展资金支持阿尔山度假区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了“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等项目,开发了“山珍水宴”、森林冥想、森林膳食等度假产品,重点培育了锦江、喆啡等高品质酒店和涧山涧喜等21家精品民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太伟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兴安圣泉康养度假中心。重点打造了杜鹃节、圣水节、冰雪节等节庆品牌;推出10条精品线篇旅游攻略,成功创建了“阿尔鹿”文创品牌;通过全媒体、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度假区的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五大任务”,高质量推进向北开放各项工作。深化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机制,召开“万里茶道”会议,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夏令营活动,编制“万里茶道”茶路驿站营地建设服务标准。发挥口岸地区的资源和产品优势,以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为引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边境口岸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

  中文域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务联系电话关于防范仿冒网站风险的提示

  最新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场)发布日期:2023-08-14 09:00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朗读

  2023年8月1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文俊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政策法规处、市场管理处、对外交流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全面完成好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着力挖潜赋能、提质扩容、丰富供给、培育业态,全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在系列利好政策、优质产品、多彩活动的加持下,我区文旅市场实现稳开高走、强劲复苏,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特色品牌深入人心,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5亿元,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55、3倍,其中接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游客分别是同期的7.2和6.7倍;全区公共文化场馆接待人次是2022年同期的1.7倍。

  一是活动引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创新推出“相约草原·携手春天”“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品牌活动,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等重点文旅活动,开发“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系列沉浸式旅游产品和百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极大激发了游客来内蒙古旅游意愿,“相约草原·金榜题名—送你一场毕业旅行”系列盲盒优惠大礼包等活动热搜霸榜,《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东方甄选”内蒙古行展现内蒙古生态之美、人文魅力,“文旅局长秀文旅大赛”等活动以小切口实现热传播,乌兰布统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唱响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的赞歌,“箱”约那达慕、城中露营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供给的“新”有效拉动了需求的“旺”、消费的“长”,央视等中央媒体300余次报道我区文旅活动。

  二是政策助力市场信心全面提振。发布15项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措施及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客招徕等专项奖励政策,推出文旅消费券、免费机票、打折门票、城际专列等150余项惠民活动,协调银行与文旅企业签约意向金额35亿元,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举办2023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黄河旅游季内蒙古推广活动,与东京、首尔、柏林、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设立内蒙古旅游宣传中心,带动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35万人次,在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文化赋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歌剧《双翼神马》等8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10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6部剧节目进行全国巡演,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复演备受好评,舞剧《骑兵》累计演出突破100场次。围绕“增进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举办交融汇聚等主题精品展览120余个,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推出《遗·冀》专题报道,组织开展乌兰牧骑守边固防、双拥共建演出服务活动,推出“人民剧场”“草原音乐周末”“百团千场下基层”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服务活动5500余场次。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1项,公布全区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30件套,征集文物21250余件套,认定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9个。

  四是融合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实质进展,阿尔山市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如期进入收尾阶段,包头市乔家金街、巴彦淖尔市黄河湾步行街获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获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蒙牛工业旅游区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选定11个单位为自治区重点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择优推荐3地申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3地申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五是提升效能护航市场规范发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专项行动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持续加大力度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提速提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树立了内蒙古文化旅游良好形象。建立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机制,发布致游客的承诺书、一封信,畅通12345投诉举报热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全力以最优的服务、最大的诚意接待广大游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剧本娱乐专项创整、营业性演出票务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执法检查等行动,上半年未发生重大文化旅游安全事故。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内蒙古旅游年初以来就呈现出持续回暖、稳开高走的火热局面,许多旅游景区重现了“人山人海”景象。请问文化和旅游厅在推动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等方面有哪些治新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邬韶峻: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继续立足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主动作为、长远谋划、周密组织,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优化市场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业快速恢复。刚才张文俊副厅长就我厅以“两件大事”为统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也包含了推动文旅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的很多信息,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补充。

  全区各级文旅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持续推进重点文旅品牌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4A级旅游景区145家;自治区旅游度假区13家;国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9家;国家、自治区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国家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2家。这些文旅品牌,已经成为我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我们加大力度推动自驾车营地、度假区、露营地、康养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16个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自驾游服务项目提升改造,建成和在建的自驾车营地95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阿尔山度假区、莲花度假区、多伦湖度假区、林胡古塞度假区等度假项目服务品质持续提升;露营地增长趋势明显,建成和在建的露营地118家,呼和浩特市花海之约、麦森魔法庄园、云上、云羡露营地,兴安盟草原宿集,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的朋友”,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等一批高品质露营地深受游客喜爱。已建成和在的建康养基地66家,克什克腾热水、宁城县温泉小镇、牙克石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国内知名康养游目的地。锡林浩特火山温泉景区、多伦三河源温泉景区、阿尔山金江沟温泉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我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阿尔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额济纳旗旅游提升规划》,正在起草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全区旅游业提质升级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支持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指导呼伦贝尔市建立了文旅惠民消费券平台,登记商户114家,注册人数36957人;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向市民推出1.3万张“文旅一卡通”服务,金额达200万元。各盟市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免费门票、促消费产品超过2000万元。

  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结合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五一、国庆、学生寒暑假等假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和旅游活动300余项,激发了游客和居民的消费热情。设计开发了36个“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沉浸式旅游产品和“北京至内蒙古十条精品线路”等百余条旅游线路,吸引区外集中来团时间较往年提前4个月,港澳团较往年提前2个月。今年夏天,内蒙古“音乐+旅游”“演艺+旅游”的消费热潮此起彼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盟市纷纷举办户外音乐节、美食音乐节等活动,多个知名歌手演唱会落户全区各地。《千古马颂》《重逢草原》等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极大丰富了游客文旅消费体验。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22个省(市、区)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共500余家企业参展,极大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消费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把发展旅游业的重心放在区内旅游资源开发上,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区旅游消费”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抓好各项旅游工作,不断拉动消费上升、促进经济复苏、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内蒙古日报记者:习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请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是如何践行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重要论述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关福才:我区历史底蕴厚重、文化资源富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赓续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有关重要论述,从政策指引、资金保障、理论研究、活动开展、项目推动等多方面,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弘扬传承,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1处,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自治区级项目545个908处。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政策保障为引领,切实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产保护等系列专项规划;颁布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乌兰牧骑条例、公共图书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1、2022两个年度分别安排文化、文物专项资金10.94亿元、12.22亿元,有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坚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切实强化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国家级传承人记录、非遗保护“双百工程”等重大工程,138个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旅游项目,区内2处草原入选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条,“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我们坚持以创作宣传为依托,切实强化弘扬传承。大力培育优秀艺术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等舞剧荣获国家级大奖,乌力格尔《草原之子》等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优秀作品目录。精心推出文化弘扬系列举措,组织开展“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黄河非遗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推出《根脉》《长城长》等融媒体直播节目,开设内蒙古日报《北疆文旅》专栏。发挥乌兰牧骑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常态化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等基层演出,组织实施内蒙古音乐节、戏曲进乡村等示范演出活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与有关国家联合举办“欢乐春节”、内蒙古文化周等活动,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安排部署,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项工作做深做实。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全面推进“两个打造”工程,切实强化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人心。要加强文物保护阐释利用和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创研力度,夯实非遗传承工作基础,推进体现中华文化基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取得突破进展。要继续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用好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媒体专题版块,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季活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影响力。

  中国旅游报记者: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办好两件大事,通过系列政策、措施、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持续升温。请问,这个过程是如何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处长张虎: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认真落实自治区整治“双优”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修订“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设立审批规定”,引导和推动企业、群众应用“文旅市场通”APP,多渠道分析市场发展态势、监测市场舆情,辅助科学决策和政策措施制定,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二是着力规范文旅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交叉执法检查、市场秩序党委和规范A级景区经营等工作,发布出行安全提醒、文旅产品资讯、消费风险提示和文明健康旅游等方面信息,全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体检式”暗访,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政府行动,依法查处一批破坏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典型案件,督导全区各地共查办旅游领域案件70余件,对旅行社行政处罚38件,其中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2件,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行政处罚4件,对导政处罚7件,暂扣导游证5件,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并责令关停2家销售“三无”产品的购物店,对旅游市场乱象保持联合整治的高压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与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协作,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曝光一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典型案例,指导旅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文明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督促实行明码标价,积极提升服务品质,切实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利益,以更高效能、更优作风、更强担当保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文旅力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习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中,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任务中,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是如何践行见效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处处长董丽君:内蒙古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在高质量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方面,充分发挥人文交流优势和旅游外交的独特效果,持续发挥文化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厚植优势、积蓄动能,在边境口岸地区构建了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俄罗斯、蒙古及欧洲、东南亚等入境游客35万人次,2月份俄蒙游客、4月份港澳游客陆续进入我区,呈现出有序恢复的发展趋势。关于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三个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我们根据其发展特点,从不同方面创新推进:

  满洲里主要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提档升级工作,我们将满洲里市纳入自治区整体宣传推广体系全国推广,特别是在提升口岸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方面,恢复办理对俄罗斯公民赴中国一次性商务签证和旅游团体签证;恢复满洲里—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班;提升边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洲里市边境旅游市场已经全面复苏,出入境游客达到16.17万人次,旅游住宿业入住率从8%一跃升至100%,旅游客流井喷式增长。

  二连浩特主要结合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工作推进与蒙方合作事项,与蒙古国驻二连浩特市领事馆,乌兰巴托市、扎门乌德市政府等部门沟通对接,分别就降低旅游团队签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规范境外对接社服务、丰富蒙方旅游业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举办“那莱赫日”活动和协调落地签证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旅游合作区方案》,推进与东戈壁省签署合作协议前期工作。上半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阿尔山主要推进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编制印发《阿尔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阿尔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确定了“温泉·森林”度假主题,明确度假区创建空间边界、定位主题产品体系、实化细化重大工程项目。2022-2023累计安排近1亿元旅游发展资金支持阿尔山度假区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了“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等项目,开发了“山珍水宴”、森林冥想、森林膳食等度假产品,重点培育了锦江、喆啡等高品质酒店和涧山涧喜等21家精品民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太伟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兴安圣泉康养度假中心。重点打造了杜鹃节、圣水节、冰雪节等节庆品牌;推出10条精品线篇旅游攻略,成功创建了“阿尔鹿”文创品牌;通过全媒体、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度假区的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五大任务”,高质量推进向北开放各项工作。深化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机制,召开“万里茶道”会议,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夏令营活动,编制“万里茶道”茶路驿站营地建设服务标准。发挥口岸地区的资源和产品优势,以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为引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边境口岸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2023年8月1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专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文俊作主题发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政策法规处、市场管理处、对外交流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聚力全面完成好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着力挖潜赋能、提质扩容、丰富供给、培育业态,全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在系列利好政策、优质产品、多彩活动的加持下,我区文旅市场实现稳开高走、强劲复苏,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特色品牌深入人心,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5亿元,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55、3倍,其中接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游客分别是同期的7.2和6.7倍;全区公共文化场馆接待人次是2022年同期的1.7倍。

  一是活动引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创新推出“相约草原·携手春天”“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品牌活动,举办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全国自驾露营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等重点文旅活动,开发“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系列沉浸式旅游产品和百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极大激发了游客来内蒙古旅游意愿,“相约草原·金榜题名—送你一场毕业旅行”系列盲盒优惠大礼包等活动热搜霸榜,《非遗里的中国·内蒙古篇》、“东方甄选”内蒙古行展现内蒙古生态之美、人文魅力,“文旅局长秀文旅大赛”等活动以小切口实现热传播,乌兰布统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唱响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的赞歌,“箱”约那达慕、城中露营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供给的“新”有效拉动了需求的“旺”、消费的“长”,央视等中央媒体300余次报道我区文旅活动。

  二是政策助力市场信心全面提振。发布15项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措施及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客招徕等专项奖励政策,推出文旅消费券、免费机票、打折门票、城际专列等150余项惠民活动,协调银行与文旅企业签约意向金额35亿元,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举办2023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广季、黄河旅游季内蒙古推广活动,与东京、首尔、柏林、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设立内蒙古旅游宣传中心,带动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35万人次,在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博体育。

  三是文化赋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聚焦反映和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歌剧《双翼神马》等8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10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6部剧节目进行全国巡演,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复演备受好评,舞剧《骑兵》累计演出突破100场次。围绕“增进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举办交融汇聚等主题精品展览120余个,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推出《遗·冀》专题报道,组织开展乌兰牧骑守边固防、双拥共建演出服务活动,推出“人民剧场”“草原音乐周末”“百团千场下基层”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服务活动5500余场次。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1项,公布全区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30件套,征集文物21250余件套,认定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9个。

  四是融合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推动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鄂尔多斯市亿利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实质进展,阿尔山市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项目如期进入收尾阶段,包头市乔家金街、巴彦淖尔市黄河湾步行街获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获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蒙牛工业旅游区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选定11个单位为自治区重点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择优推荐3地申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3地申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五是提升效能护航市场规范发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专项行动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持续加大力度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提速提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树立了内蒙古文化旅游良好形象。建立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机制,发布致游客的承诺书、一封信,畅通12345投诉举报热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问题金博体育,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全力以最优的服务、最大的诚意接待广大游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剧本娱乐专项创整、营业性演出票务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执法检查等行动,上半年未发生重大文化旅游安全事故。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内蒙古旅游年初以来就呈现出持续回暖、稳开高走的火热局面,许多旅游景区重现了“人山人海”景象。请问文化和旅游厅在推动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等方面有哪些治新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邬韶峻: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继续立足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主动作为、长远谋划、周密组织,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优化市场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业快速恢复。刚才张文俊副厅长就我厅以“两件大事”为统领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也包含了推动文旅市场恢复和释放消费活力的很多信息,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补充。

  全区各级文旅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持续推进重点文旅品牌创建工作,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4A级旅游景区145家;自治区旅游度假区13家;国家、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9家;国家、自治区级滑雪旅游度假地4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3家;国家5C、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2家。这些文旅品牌,已经成为我区消费促进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我们加大力度推动自驾车营地、度假区、露营地、康养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16个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自驾游服务项目提升改造,建成和在建的自驾车营地95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阿尔山度假区、莲花度假区、多伦湖度假区、林胡古塞度假区等度假项目服务品质持续提升;露营地增长趋势明显,建成和在建的露营地118家,呼和浩特市花海之约、麦森魔法庄园、云上、云羡露营地,兴安盟草原宿集,锡林郭勒盟“草原上的朋友”,乌兰察布乌兰哈达火山等一批高品质露营地深受游客喜爱。已建成和在的建康养基地66家,克什克腾热水、宁城县温泉小镇、牙克石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国内知名康养游目的地。锡林浩特火山温泉景区、多伦三河源温泉景区、阿尔山金江沟温泉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我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阿尔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额济纳旗旅游提升规划》,正在起草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全区旅游业提质升级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支持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指导呼伦贝尔市建立了文旅惠民消费券平台,登记商户114家,注册人数36957人;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向市民推出1.3万张“文旅一卡通”服务,金额达200万元。各盟市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免费门票、促消费产品超过2000万元。

  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结合元旦、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五一、国庆、学生寒暑假等假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和旅游活动300余项,激发了游客和居民的消费热情。设计开发了36个“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沉浸式旅游产品和“北京至内蒙古十条精品线路”等百余条旅游线路,吸引区外集中来团时间较往年提前4个月,港澳团较往年提前2个月。今年夏天,内蒙古“音乐+旅游”“演艺+旅游”的消费热潮此起彼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等盟市纷纷举办户外音乐节、美食音乐节等活动,多个知名歌手演唱会落户全区各地。《千古马颂》《重逢草原》等一批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极大丰富了游客文旅消费体验。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22个省(市、区)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共500余家企业参展,极大提升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旅游消费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把发展旅游业的重心放在区内旅游资源开发上,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区旅游消费”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抓好各项旅游工作,不断拉动消费上升、促进经济复苏、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内蒙古日报记者:习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请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是如何践行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重要论述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关福才:我区历史底蕴厚重、文化资源富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赓续积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有关重要论述,从政策指引、资金保障、理论研究、活动开展、项目推动等多方面,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弘扬传承,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1处,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8个106处,自治区级项目545个908处。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政策保障为引领,切实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产保护等系列专项规划;颁布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乌兰牧骑条例、公共图书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1、2022两个年度分别安排文化、文物专项资金10.94亿元、12.22亿元,有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坚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切实强化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国家级传承人记录、非遗保护“双百工程”等重大工程,138个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旅游项目,区内2处草原入选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条,“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我们坚持以创作宣传为依托,切实强化弘扬传承。大力培育优秀艺术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骑兵》等舞剧荣获国家级大奖,乌力格尔《草原之子》等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优秀作品目录。精心推出文化弘扬系列举措,组织开展“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黄河非遗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推出《根脉》《长城长》等融媒体直播节目,开设内蒙古日报《北疆文旅》专栏。发挥乌兰牧骑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常态化开展进农村牧区、进社区等基层演出,组织实施内蒙古音乐节、戏曲进乡村等示范演出活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与有关国家联合举办“欢乐春节”、内蒙古文化周等活动,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安排部署,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项工作做深做实。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全面推进“两个打造”工程,切实强化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人心。要加强文物保护阐释利用和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作品创研力度,夯实非遗传承工作基础,推进体现中华文化基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取得突破进展。要继续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用好新媒体平台和各类媒体专题版块,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季活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影响力。

  中国旅游报记者: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办好两件大事,通过系列政策、措施、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持续升温。请问,这个过程是如何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处长张虎: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认真落实自治区整治“双优”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修订“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设立审批规定”,引导和推动企业、群众应用“文旅市场通”APP,多渠道分析市场发展态势、监测市场舆情,辅助科学决策和政策措施制定,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二是着力规范文旅市场秩序。组织开展节假日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交叉执法检查、市场秩序党委和规范A级景区经营等工作,发布出行安全提醒、文旅产品资讯、消费风险提示和文明健康旅游等方面信息,全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树立内蒙古正面形象。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体检式”暗访,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政府行动,依法查处一批破坏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典型案件,督导全区各地共查办旅游领域案件70余件,对旅行社行政处罚38件,其中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2件,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行政处罚4件,对导政处罚7件,暂扣导游证5件,与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并责令关停2家销售“三无”产品的购物店,对旅游市场乱象保持联合整治的高压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与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积极协作,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曝光一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典型案例,指导旅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文明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督促实行明码标价,积极提升服务品质,切实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利益,以更高效能、更优作风、更强担当保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文旅力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习交给内蒙古“五大任务”中,自治区在全面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任务中,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是如何践行见效的?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处处长董丽君:内蒙古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在高质量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方面,充分发挥人文交流优势和旅游外交的独特效果,持续发挥文化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厚植优势、积蓄动能,在边境口岸地区构建了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俄罗斯、蒙古及欧洲、东南亚等入境游客35万人次,2月份俄蒙游客、4月份港澳游客陆续进入我区,呈现出有序恢复的发展趋势。关于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等三个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我们根据其发展特点,从不同方面创新推进:

  满洲里主要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提档升级工作,我们将满洲里市纳入自治区整体宣传推广体系全国推广,特别是在提升口岸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方面,恢复办理对俄罗斯公民赴中国一次性商务签证和旅游团体签证;恢复满洲里—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班;提升边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洲里市边境旅游市场已经全面复苏,出入境游客达到16.17万人次,旅游住宿业入住率从8%一跃升至100%,旅游客流井喷式增长。

  二连浩特主要结合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工作推进与蒙方合作事项金博体育,与蒙古国驻二连浩特市领事馆,乌兰巴托市、扎门乌德市政府等部门沟通对接,分别就降低旅游团队签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规范境外对接社服务、丰富蒙方旅游业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举办“那莱赫日”活动和协调落地签证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旅游合作区方案》,推进与东戈壁省签署合作协议前期工作。上半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阿尔山主要推进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编制印发《阿尔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阿尔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确定了“温泉·森林”度假主题,明确度假区创建空间边界、定位主题产品体系、实化细化重大工程项目。2022-2023累计安排近1亿元旅游发展资金支持阿尔山度假区创建工作,集中打造了“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等项目,开发了“山珍水宴”、森林冥想、森林膳食等度假产品,重点培育了锦江、喆啡等高品质酒店和涧山涧喜等21家精品民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太伟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兴安圣泉康养度假中心。重点打造了杜鹃节、圣水节、冰雪节等节庆品牌;推出10条精品线篇旅游攻略,成功创建了“阿尔鹿”文创品牌;通过全媒体、多元化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度假区的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五大任务”,高质量推进向北开放各项工作。深化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机制,召开“万里茶道”会议,举办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夏令营活动,编制“万里茶道”茶路驿站营地建设服务标准。发挥口岸地区的资源和产品优势,以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为引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边境口岸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3场-自治区教育厅专场)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1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专场)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